每日资讯:支付宝上线就业聚合频道:联合招聘机构首期推百万个岗位
治理大气,政府是第一责任人。
今年采暖季前,将完成全市463个村、22个街道的煤改电,惠及居民约18.9万户。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除新城集中供热中心以外的燃煤锅炉清洁改造和平原地区所有村庄无煤化。
到2020年,力争全市生活用能全部采用清洁能源的农户达到50%左右,打造一批无煤村和无煤乡(镇),支持郊区建设无煤区。尤其在北方地区的采暖季节,大量煤炭作为民用供暖能源,以粗放和低能效的方式燃烧。2018年基本实现通州区无煤化。其中,煤改电工程涉及12个乡镇、74个村,共计39009户。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强化推进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工作,确保供暖季前完成全部改造任务,为秋冬季节空气质量的进一步改善奠定基础。
河北的沧州也被纳入预警城市,而保定、邢台、衡水、唐山、邯郸、石家庄、廊坊则因空气质量位列最差的前10位,而被作为2016年度大气污染治理重点城市。启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6万余农户实现煤改电,阳光浴室、绿色燃气等能源安居工程惠及50多万户农村居民。四是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能源变革,大力推广智能种养一体化,有效减少农业NH3排放、林业VOCs排放及秸秆焚烧污染物排放,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气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的贯彻实施。
正如之前提过的,霾污染的频发是污染物大量排放与不利扩散的天气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建设通风廊道等措施,从理论上来讲有助于改善大气流动性,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业内对建设通风廊道是否能有实际效果存在较大争议,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从根本上防治霾污染,还是要靠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以往的成功案例也表明,即使出现不利气象条件,只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得到大幅降低,仍然能够收获良好的空气质量。
柴发合:将霾纳入气象灾害范畴,混淆了人类活动影响和自然灾害的基本概念,夸大了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来源成因的影响,掩盖了人为排放引起大气污染的本质问题。但是,造成霾污染的根本原因有很多,如我国一次PM2.5和主要前体物排放量仍居高难下,特别是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氨(NH3)排放尚未有效控制;我国重点区域单位面积煤炭消费强度高,且散烧煤比例高;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高频使用和高度聚集,尚未建立完善的车油路一体化的控制体系;农业源氨排放对PM2.5污染存在影响等。
绝大部分研究都仅是泛泛地说通风廊道有助于大气污染扩散,而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和多大空间尺度上有助于大气污染扩散方面,无法给出有说服力的结果和科学依据。柴发合:改变大气流动性是非常巨大的工程,难度极大。王金南: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查到一个国家和地区有过把霾列入气象灾害来防治的先例。北京的霾是区域性的污染,而并不是城市内部因为有了高楼,更不是风速低了才产生霾。
增加环保部门对排放的监查和管控作用是从根本上防治霾污染的关键。前者表现为在短短数小时内颗粒物浓度从低值迅速增长到峰值;而后一种表现为颗粒物浓度稳步累积增长,污染持续多天。相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用了30~50年的时间才实现空气质量的大幅改善。从霾的成因来看,霾的人为因素更体现了环境公害的特点,而气象则表现在其对霾形成演变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霾不属于气象灾害的一种,不能把一种人祸通过法律定义成为天灾。柴发合:根据我们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成功经验的了解,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将霾列入气象灾害来进行防治的。
形成霾的气象条件通常是静稳天气等,风速较小、大气流动性较低,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当然,从城市多维保护和管理角度出发,如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景观,规划和建设城市通风廊道也是值得考虑的。
我国近两年空气质量的改善,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上述国家和地区在空气质量改善方面取得的成功,都是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才得以实现的,从未有过将霾列入气象灾害来进行防治的案例。二审时,草案修改稿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款:市规划部门应当会同气象主管机构和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制定通风廊道技术规范和管理办法。霾污染表现为两种主要的形式,一种为爆发增长的重污染过程,另一种为持续累积的污染过程。气象灾害的根本还是自然灾害,而霾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量大。柴发合北京立法将霾列为气象灾害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
主要的危害体现在两个方面。请问,对这些防治措施,应怎么看待它们的作用?特别是建设通风廊道、增加空气流动性,对霾的防治能起到有效作用吗?刘文清:京津冀地区位于环渤海区域的西部,华北平原北端,其西侧、北侧背靠太行山山脉和燕山山脉。
其中,最根本的是要改变粗放的发展方式,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在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他表示,环保部门对于国内部分城市已开展了一些调查,发现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周边的土壤污染非常严重,今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区,也是未来生活区土壤污染监管的重点区域。
将重污染企业集中布局,纳入到产业园中,以减少土壤污染。为此,我国在5月28日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并制定了总体的工作目标和主要指标。
严禁在敏感用地周边布设污染企业,包括居住用地、学校、养老基地等等。用地建设之前必须对土地进行调查,用地结束后要恢复到土地开发前的土壤质量水平。谷庆宝说,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对土壤污染修复过程的监控。在相应的资金投入方面,谷庆宝称,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资金还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今后会将以前的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和一些农田的土壤污染防治资金等进行一定的整合,设立国家层面的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
对于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实施终身负责制,相关文件正在后期的起草中。谷庆宝透露,在土壤摸底调查方面,环保部门正在进行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全国土壤污染详查,目前正在编制并推进土壤污染情况详查方案,在资金投入方面,大致会有几十个亿。
整体形势不容乐观,谷庆宝表示,虽然我国目前只是部分地区产生了土壤污染,但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去遏制土壤污染恶化的趋势,否则可能土壤污染恶化的情况得不到控制。土十条最重要的实施主体就是各地的地方政府部门,2017年各个省份将实施目标责任制,各省重点企业要签订土壤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
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谷庆宝表示,目前我国在开展全国土壤污染详查,大概投资几十个亿,这其中有大量监测任务计划对全国的第三方机构进行开放,环境保护部门的任务未来主要是质量控制,对第三方监测进行监督。同时,严格控制新增污染,逐步削减存量污染。
在法律法规方面,2013年环保部编制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草案,现在已修改到了第十稿,争取2017年进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谷庆宝在会上表示,2016年和2013年进行全国污染状况调查的结果显示,目前全国土壤污染总超标率为16.1%,耕地点位超标率为19.4%,重污染企业及周边土壤超标点位为36.3%,固体废物集中处理处置土壤超标点位为21.3%,土壤镉超标率为7%。三是提升土壤信息化水平,建立土壤信息化管理平台。目前环保部门正在编制具体的土壤污染情况详查方案,计划投资数十亿元进行全国土壤污染情况的详查。
常州毒地事件暴露出土壤修复工程中的监控缺失。谷庆宝称,我国还有大量未污染的地块,包括沙漠地、盐碱地等等,要对这些地点进行保护,严禁向这些地区排放污染。
距离《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的发布已有两个月,具体实施情况如何?近日,在由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主办的2016中国环保产业高峰论坛上,参与土十条编制的专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主任谷庆宝透露,在土十条颁布以后,具体的实施细节正逐步开展。二是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置土壤污染的监测点,在全国建立土壤污染监测网络体系。
2016年底前,在浙江台州、湖北黄石、湖南常德、广东韶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和贵州铜仁等6个城市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每个先行区的投资金额都有几个亿,目前经费已经下拨。未来必须将土壤污染情况纳入建设用地的环境影响评价当中
评论列表